国务院2011年批复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库区三县(区)党委、政府抓抢机遇,围绕“三带一区”( 生态安全保护带、地质安全防护带、城镇安全防护带,开展城镇移民小区)重点目标任务,精心谋划项目,扎实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宜昌市老科协调研组带着怎样进一步加快我市三峡后续项目的实施,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的问题,先后到有关单位查阅资料,深入库区组织座谈,现场考查,听取意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宜昌市三峡后续工作的几点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7年6月底,国家批复我市三峡后续工作项目426个,总投资163.54亿元,已下达补助资金54.64亿元。全市426个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2.5亿元,占总投资的68.79%。实际拨付三峡后续工作补助资金42.16亿元,补助资金使用率77.17%。全市426个项目中,完建245个(其中已验收199个)、在建145个、未开工36个(其中2017年下达资金项目35个),项目累计开工率91.54%;已完建项目验收率81.22%。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效
随着大批后续项目的实施和投入运行,我市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崛起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库区人民特别是广大移民充分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1、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库区42个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及发展扶持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秭归县九里工业园区吸引了18家知名企业进驻,实现产值120亿元、税收5.2亿元。兴山县平邑口生态工业园已有科林硅油、兴之新硅橡胶等10多家企业落户,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个,2016年园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10个生态农业发展扶持项目补助8607万元,支持兴山北斗坪蔬菜基地、建阳坪生态观光橘园、秭归建东村生态观光农业园等生态农业项目建设,促进了库区柑橘、茶叶、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品质。9个服务业发展扶持项目补助2.4亿元,支持了秭归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兴山县峡口、平邑口港口码头和夷陵区两坝一峡石牌、三斗坪旅游码头等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夷陵区石牌旅游码头项目建设运营,解决了三峡人家景区大型游轮停靠问题,2016年景区游客达到了160万人次。
2、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市6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20.2亿元。2016年7月18日至喜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缓解了宜昌主城区的交通压力,促进了点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秭归县城出口一级公路、陈家冲大桥和兴山县古昭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秭归、兴山县城对外快速通道,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旅游条件。兴山县平邑口至稠木树公路、建阳坪及陈家湾等村对外交通连接公路等项目,解决了近2万农民出行难题。尤其是香溪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将彻底解决长江和香溪河两岸移民农产品运输、学生上学、隔江耕种、急病就医等难题。
3.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三峡后续项目支持库区学校、医院、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城集镇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兴山县先后新建的古夫镇幼儿园,解决了县城占地移民安置小区760名幼儿就近入园。秭归县完工的县中医院业务综合楼、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茅坪小区农贸市场、茅坪初中教学楼等9个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项目,完善了城镇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了城镇公共服务水平,使移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
4. 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成效。库区地质灾害点的治理、高切坡防护项目的实施、175米试验性蓄水影响居民房屋拆除重建,使集镇小区、农村集中居民区、对外交通、库岸等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因蓄水影响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逐年减少。
5、库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宜昌库区是承载三峡削减入库污染负荷的最后屏障。通过生态屏障区水土保持、农村居民点环境改善、饮用水源地保护、植被恢复等项目的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明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库区城镇生活污水综合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集中居民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秭归县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1.5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4%,库区干支流水质监测稳定在三类,成为全省第一个县级环保模范城。
6.移民就业技能得到不断提升。教育培训与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移民就业增收和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拓展了移民就业空间,促进了库区社会和谐稳定。夷陵区开展茶叶和柑橘种植、烹饪、家政、刺绣、电商等十大技能培训,培训量达2800人次,有力促进了移民就业创业。据统计,库区移民就业率由2010年的65﹪提高到75﹪,月增加收入500元-1000元以上。
7、移民安稳致富步伐加快。2016年,库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8元,同比增长11.7%;城镇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33元,同比增长10.9%;农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0元,同比增长11.8%,比全省农村居民增长快4个百分点。秭归县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25元,是2010年11488元的2倍;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5元,是2010年3497元的2.52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85亿元,比2010年的31.9亿元净增加56.95亿元。就业能力得到增强,2016年登记失业率1.4%,比2010年3.7%下降2.3个百分点。
三、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实施,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库区存在的交通条件落后、城(集)镇基础设施不配套、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艰苦等问题。但从目前情况看,与三峡后续规划的目标相比、与库区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
1、项目批复与资金到位不匹配。国家批复我市三峡后续工作项目426个,资金108.46亿元,但目前下达的专项资金为54.64亿元,只占规划资金额度的50%。国家批复秭归的170个项目中,25个项目核定专项补助资金为12.24亿元,实际仅下达专项补助资金6.13亿元,专项资金到位率仅50. 08%,已下达的资金计划与核定应下达的专项补助资金计划严重不匹配。特别是香溪长江公路大桥、秭归县城滨湖路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三峡库区柑橘种植加工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秭归县泗溪生态休闲旅游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秭归县九畹丝绵茶基地建设及配套加工项目、秭归县城郊蔬菜基地恢复项目、秭归县城茅坪港港区疏港道路(公水段)及综合管网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均已开工实施,而资金计划远远跟不上项目实施进度,严重制约着项目顺利实施。
2、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移民同步小康任务艰巨,目前库区三县建档立卡的移民贫困户有1764户3243人;库区交通条件仍然存在骨干路网公路级配不够合理,道路技术标准普遍低等问题,“路难行、道不畅、行不便、隐患大”依然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现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远远满足不了文化、健身、休闲、停车等功能要求,秭归广大移民对县城移民文化活动广场迟迟未能建设反响十分强烈。
3、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依然存在较多矛盾。作为库区三大任务之一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涉及库区污染防治与水质保护、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库区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近年来库区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主要是农村农药化肥使用频繁,土地污染依然存在;消落区由于三峡水库一年一度的蓄水、退水,对泥沙的冲洗、库岸的侵蚀等没有得到很好解决;175米试验性蓄水以后,库区长江两岸的滑坡、崩塌、堆积、危岩体有逐渐增多趋势,地质灾害防范形势依然严竣。
四、几点建议
1、尽快解决项目批复与资金到位不匹配的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市三峡后续项目下达的专项补助资金与规划的资金额度相差甚远。秭归县国家核定25个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为12.24亿元,实际仅下达专项补助资金6.13亿元,专项资金到位率仅为50.08%,远远跟不上项目实施进度,严重制约着项目顺利实施。建议积极争取国务院三峡办、省移民局对规划的开工项目尽快按核定的专项资金额度下达资金计划,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推进。
2、支持库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配套的建设。长期以来,库区人民为支持三峡工程的建设,搬迁时以满足基本生活为主,加之受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现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健身、休闲、停车等功能需求,广大移民对此反响强烈。秭归县拟建的移民文化活动广场位于县城平湖大道以东沿江地带,毗邻三峡副坝,已经纳入了后续规划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项目。由于土地面积不足,目前尚未动工。建议市政府争取三峡集团将紧邻平湖大道的闲置土地使用权划转秭归,用于移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造福秭归广大移民。
3、建立促进三峡库区安全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至2020年结束,但库区移民的增收致富不可能全部从根本上解决,库区的地质安全治理也是一个长期过程,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三带一区”的目标任务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建议尽早对库区“三带一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估,列出问题清单,积极争取国家建立促进三峡库区安全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从各方面支持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推进三峡库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设。近年来,我市三峡库区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加强环保项目的建设,在库区集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农村建立垃圾收集池。特别是我市今年关闭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24家,到2020年全市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据了解,由于国家目前没有建立库区生态保护的补偿制度,库区政府每年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投入大量经费,仅库区三县乡镇集镇污水、垃圾处理就要补贴1000多万元。建议我市积极争取国家建立三峡库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库区的集镇、集中居民点的垃圾处理给予补贴,对生态屏障区的群众在面源污染防治中给予补助。
市老科协调研组:王少愚 肖运泽 刘业林 王友斌
执笔:刘业林
|